搜索: 开始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游客  
历史资料
标题 舰队中坚——麦哲伦级战列舰 文章大小 9K
作者 Seacat 发表日期 2005年04月04日
内容
[size=4]舰队中坚——麦哲伦级战列舰[/size]
麦哲伦级战列舰,地球联邦宇宙舰队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主力舰艇,是联邦军制宇权的体现、地球圈大舰巨炮时代的开启者。这联邦军引以为傲的巨大宇宙战舰确实吸引着众多兵器爱好者的目光。
技术数据(基本型)
级别名称:麦哲伦
级别:宇宙战列舰
所属势力:地球联邦军
首次配备时间:UC0070年10月
长度:327米
宽度:102米
高度:96米
重量:60000吨
武器:7座双联装米加粒子主炮(前期为荷电粒子炮),口径360MM;14座双联装防空炮;四个大型反舰导弹发射器
其他设备:可进出大气层的太空梭一架


[size=4]建造背景[/size]
自UC0058年以来一直与地球联邦政府关系紧张的SIDE3于UC0062年将其国防队升格为国防军,这预示着地球联邦与SIDE3的战争将不可避免。而此时联邦宇宙军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且实力也强于SIDE3国防军,但联邦舰队主力都是些小型舰艇,主要是巴布里克级突击艇和费尔德级驱逐舰。为了在将来的战争中能对SIDE3国防军形成压倒性优势,联邦军开始研制新一代的宇宙舰艇。按照规划,新舰队是以巡洋舰和战列舰按“轻-重”搭配的原则构成的。这“轻”的部分就是萨拉米斯级轻巡洋舰,而“重”的部分则是麦哲伦级战列舰,担任舰队中坚的角色。不过这只是图纸上的设计与规划,要落实则要等到70年代。UC0070年对联邦宇宙军来说是个美好的春天,这一年联邦中央议会通过了70年代军备增强计划,目的在于增强宇宙军备,以震慑日渐抬头的宇宙殖民地分离主义,矛头直指军事独裁化的自护公国。由于这个计划使联邦宇宙军有了充足的财力把纸面上的强大舰队变为现实。这一年的10月第一批麦哲伦级战列舰入宇了。
麦哲伦(Ferdinand.Magellan 公元1480-1521)是旧世纪的著名航海家,他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以亲身经历证明了地球是个圆球体。以这位伟大航海家命名自己的强力战舰可见70年代联邦宇宙军的雄心壮志。

[size=4]基本情况[/size]
麦哲伦级战列舰的外形就犹如海上的舰艇,不同于一般海洋战舰的是它具有三个舰桥,位于舰艇上部和两舷。不过原型和第一批生产的麦哲伦级战列舰是单舰桥的,而不是我们后来所见到的那样是双舰桥的。这种单舰桥所谓的舰桥实际上是雷达、电子设备的安装支架和操作平台,它被称作“法罗斯灯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作战指挥中心则在舰艇内部的一个中央隔舱,被称作“陶蒂华康”(意为众神的信徒得道之地)。由此可见最初的麦哲伦级战列舰并无考虑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散布环境作战的需要。由于米诺斯基博士叛逃至联邦(UC0070)和CIA出色的情报工作,使联邦军了解到米诺夫斯基粒子(以下简称米粒)的军事作用,因此对麦哲伦级战列舰和萨拉米斯级轻巡洋舰做出了修改以适应米粒散布的战场。修改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双舰桥型麦哲伦战列舰与萨拉米斯级轻巡。修改过的麦哲伦级战列舰在两舷各加装了一个舰桥,被称为第二舰桥,是辅助索敌用的。原来“法罗斯灯塔”的位置则建起更高的舰桥,这里是第一舰桥,作战指挥中心就在这里。由图片我们可以看作战指挥中心里面有一个舰长座位,三个操作员座位,一个操作员立位和一个舵手立位。而最先制造的那批麦哲伦级战列舰也改造成双舰桥样式。此外舰首还加装了米粒探测器。

麦哲伦级战列舰的作战指挥中心

反舰武器方面,最初的麦哲伦级配备了7座双联装360MM荷电粒子炮。火力布置为舰首上下对称安装两个炮塔;第一舰桥前安装一个炮塔,第二舰桥前后各安装一个炮塔。这样使战舰火力死角小,前部火力最强,可以集中10门主炮的火力。由于获得米粒技术及其军事应用情报,使联邦军70年代起即开始研制威力更强的米加粒子炮。到了UC0078年,舰用米加粒子炮研制成功并开始上舰工作。但全军只有30%的舰艇在一年战争前完成米加粒子炮换装工作。虽然麦哲伦级是舰队主力,换装速度会快些,但到一年战争爆发时仍有相当数量的麦哲伦级战列舰使用荷电粒子炮。不过装备荷电粒子炮的麦哲伦级战列舰在舰队炮战中仍然是威力十足,曾有记录一艘装备荷电粒子炮的麦哲伦级战列舰只用五炮就击沉了一艘姆塞轻巡。除了粒子炮,麦哲伦级还安装了四个大型反舰导弹发射器,作辅助反舰武器。
防空火力方面,由于联邦军对其舰队视距外作战能力极有信心,因此麦哲伦只装备了少量的防空炮,全部安装在三个舰桥周围,火力布置为第一舰桥左右各两座炮塔;第二舰桥上下各两座炮塔,前部一座炮塔,总共14座双联装防空炮。贫弱的防空火力再加上米粒的干扰使麦哲伦级战列舰在一年战争中吃足了MS的苦头。
推进系统方面麦哲伦级战列舰使用的是热核火箭引擎,比普通化学火箭引擎推力更加强大。舰体后部安装了四个主推进火箭,分上下两组排列。虽然麦哲伦级热核火箭引擎推力强大,但仍不足以自力脱离大气层,需要使用助推火箭。
由于联邦军奉行的是大舰巨炮主义,预想的宇宙战形式是视距外粒子炮战,因此麦哲伦级战列舰并无搭载战斗机。只是由于该舰无大气层突入能力,所以搭载了一艘可进出大气层的太空梭作联络之用。
总的来说麦哲伦级战列舰是威力巨大的战舰,开创了巨舰大炮时代。联邦军大量生产该级战列舰,并部署到各舰队充当主力。一年战争爆发前部署情况如下:驻扎在月神2号的第一宇宙军第1宇宙舰队12个战列舰战队48艘,第2宇宙舰队8个战列舰战队32艘;驻扎在鲁姆州(SIDE5)的第二宇宙军第3宇宙舰队10个战列舰战队40艘,总计120艘麦哲伦级战列舰。

[size=4]与格瓦金级的比较[/size]
相比于主要对手——自护公国巨大的格瓦金级宇宙战列舰,麦哲伦级显得娇小,而舰炮口径也较小(格瓦金级重量达108100吨,配备三座双联装380MM大功率米加粒子炮),但是麦哲伦级也有它的优势,体形较小,转向灵活、主炮数量多、射速快、死角小、各方向上主炮数量高于格瓦金级。而格瓦金级虽然主炮威力巨大,射程远,但一来主炮数量少,射速较慢,再加上布置不合理使火力死角多,因此火力方面并不是占绝对优势的。另一方面格瓦金庞大的体积使其成为显眼的目标,而外置的冷却液槽也成为隐患:一旦冷却液漕遭破坏有可能影响核融合炉的正常工作,而导致主炮出力和航速下降。因此即使是单打独斗的炮战麦哲伦级仍然不逊于格瓦金级,而麦哲伦级更具有数量优势。不过米粒和MS改变了这种情况,格瓦金有着高达20机的MS搭载量,这才是格瓦金的真正威力所在。米粒、MS、战舰三者的配合发挥出超越联邦传统战列舰队威力。不过即使在无MS劣势之下的联邦战列舰队仍能多次重创格瓦金级战列舰,其中格瓦梅号(BB-37)更在SIDE1攻略战中被以纳尔逊号战列舰为首的联邦舰队轰至丧失战斗力,最后报废。由此可见联邦战列舰队实力之一斑。

巨大的格瓦金级战列舰,其主炮布置很有问题。

[size=4]衍生舰特拉法加级战斗机母舰[/size]
虽然联邦宇宙军预想宇宙战的主要形式是舰队视距外炮战,但为了适应各种情况,需要一些灵活的作战单位,因此宇宙军也配备了宇宙战斗机,不过由于宇宙战斗机体积小,装载的推进剂有限,所以联邦宇宙军一般将宙战斗机搭载在战斗机母舰内与舰队一起航行,战斗时才放出战斗机。一般宇宙战斗机都是搭载在哥伦布级运输舰或者以哥伦布级改装的安提坦级战斗机母舰上。不过这类舰艇航速较低,防护力、火力都不足,为了能更好的配合战列舰队作战,联邦宇宙军决定以麦哲伦级战列舰的舰体为基础改装一批战斗机母舰,这便是特拉法加级战斗机母舰。改装工程主要是把麦哲伦大多数主炮拆除,只保留第一舰桥前的一座炮塔;第二舰桥拆除,并在两舷加装机库和弹射甲板;在舰首上下安装了两座与萨拉米斯级类似的多用途导弹发射架。特拉法加级在一年战争前就开始服役了。因为战斗机母舰毕竟是辅助舰艇所以特拉法加级建造数量很少,特拉法加级与安提坦级合共只有50艘左右。一年战争期间特拉法加级有可能被改装为MS母舰。
特拉法加,源自旧世纪的著名海战特拉法加海战——公元1805年10月21日,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在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特拉法加角以寡击众,击败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从此英国取得海上霸权,断绝拿破仑法国与殖民地的联系,是役纳尔逊将军阵亡。

特拉法加级战斗机母舰,注意其机库的布置

编队航行中的特拉法加级战斗机母舰
鸣谢ZF(永远的自护公国)ZAKU4网友提供该舰游戏截图

[size=4]一年战争中的麦哲伦级战列舰[/size]
由于米粒的散布使雷达和通讯系统失效,致使联邦舰队在自护MS的核打击下损失惨重,而作为舰队核心的麦哲伦级战列舰更是自护MS的重点打击对象。在一周战役和鲁姆会战中联邦军总共损失了约70艘以上的麦哲伦级战列舰,大舰巨炮主义破灭了。随着战事陷于胶着,联邦军开始着手在贾布罗重建宇宙舰队,这就是宾森计划。虽然以MS运用为核心的飞马级强袭登陆舰开发成功,但由于复杂昂贵,使其不能大量装备,因此联邦军的舰队重建计划的重点仍然是麦哲伦级战列舰和萨拉米斯级轻巡。为适应已经转变了的战场环境,新造的麦哲伦级战列舰都强化了防空火力,安装更多、更先进的光学探测仪器,更重要的是这批新造的麦哲伦级战列舰可以搭载MS,一般称这批麦哲伦级为后期型麦哲伦。不过为了尽量少变更生产线和削弱火力,后期型麦哲伦的MS搭载能力很有限,充其量是系留搭载,缺乏足够的整备能力。真正具备运用MS能力的麦哲伦级要等到战后才出现。理论上后期型麦哲伦可以搭载4台MS,但实际运用中经常超载。经过半年的努力,联邦军在贾布罗建造了20艘以上的麦哲伦后期型,这批战列舰被遍入提恩姆将军的第二联合舰队,参与夺回制宇权的星一号作战。UC0079年12月2日9点,第二联合舰队由贾布罗升空,朝集结地月神2号前进。这批麦哲伦后期型经历了所罗门战役、阿.巴.瓦库战役,可谓战功赫赫,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每战损失半数以上。一年战争结束时各型麦哲伦级战列舰残存35艘左右。

[size=4]战争中的名将与名舰[/size]
麦哲伦级战列舰的舰内空间充足,结构坚固,固常常充当舰队旗舰的角色,因此也成为不少名将的座舰。

雷比尔将军,带领联邦军走向胜利的传奇名将,对联邦军MS发展与NT价值开发方面有重大贡献。他的自护无兵演说可以说是逆转了战争形势的发展。他在一年战争中有两艘座舰。
第一艘是安纳克号(Ananke),舰名源自木星第12号卫星,Ananke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该舰属于第2舰队(也有说法为第3舰队),鲁姆会战时为第一联合舰队旗舰。该舰在鲁姆会战中被击沉,时间是UC0079年1月16日3時10分,雷比尔中将在脱离安纳克号时被自护军精锐MS小队黑色三连星捕获,由此黑色三连星名声大震。
第二艘为费贝号(Phoebe),舰名源自土星第9号卫星,Phoebe是古希腊神话中司狩猎的女神及月神阿尔特弥斯的别称,因此该舰别名明月女神。该舰为星一号作战时雷比尔大将指挥的第一联合舰队旗舰。该舰在前往攻击阿.巴.瓦库途中遭自护军殖民地镭射攻击沉没,雷比尔将军阵亡。沉没时间是12月30日9時5分。


费贝号

罗德尼.卡宁甘准将,他是鲁姆会战时第一联合舰队的次席司令官,雷比尔将军被俘后接替指挥联邦舰队。他将联邦残存舰队分为三部分,向三个方向(地球、L4、L5,L为朗格兰治点)脱离战场,以防残余舰队被数量较少的自护舰队全歼。罗德尼.卡宁甘准将与第2、第5舰队一起朝地球方向撤退,而自护军则全力追击此方向之联邦军。为掩护舰队撤退,准将把座舰涅雷德号转向作为迟滞自护舰队追击的肉盾,“我想,如果将军还活着的话(当时认为雷比尔已经阵亡),也会这么做的吧!”准将下命令时向身边副官说道。此刻时间为UC0079年1月16日4时55分。激战中涅雷德号将炮火狂沉射至炮身被米加粒子的热力所熔化!5时14分涅雷德号身中8发光束炮,4枚大型反舰导弹而沉没,罗德尼.卡宁甘准将与舰同沉。
涅雷德号(Nereid),舰名源自海王星卫星。Nereid是古希腊神话里居住于海洋之中的司掌大自然及其生命力和繁衍之力的宁芙女神,十二泰坦之一。

提恩姆中将,一年战争中联邦军名将,第4舰队司令官,不列颠作战时指挥第4舰队拦截殖民卫星Island Efficial,并与护卫的自护舰队交战,双方损失惨重。星一号作战时为所罗门战役指挥官,指挥第二联合舰队。该战役中座舰泰坦号被多滋鲁中将驾驶的MA魔霸击沉,提恩姆中将阵亡。
泰坦号(Titan),属第4舰队,所罗门战役时为第二联合舰队旗舰。舰名源自土星第6号卫星,Titan为希腊神话中是天神乌兰诺斯与地神盖娅之子的具有神力的六男六女,统称泰坦神。


泰坦号

道格拉斯.贝达中将,第6舰队司令官,与雷比尔为军校同期,绰号“斗将”。他在最终决战阿.巴.瓦库战役中指挥第6舰队攻击S区,在稍晚加入攻击的第3舰队协助下,击沉了S区的防御支点——自护军的宇宙航母多洛瓦号。“S区的敌人瓦解了!全军,就这样一口气杀入阿.巴.瓦库要塞!”贝达中将在座舰休伯利安号上下达了登陆命令,时间为UC0079年12月31日9时40分。其后贝达中将指挥休伯利安号冲杀在前,直到把战舰着陆于要塞内部,为后续舰队杀出一条血路。“这里是敌军阵营的最中心了,打中的只会是敌人,没有我军!将所有的导弹与光束炮全部打出去!全部打完的话,就脱离舰艇继续战斗!”着陆后身处休伯利安号的贝达中将下达了这一道著名的命令,随后即扛起反MS无坐力炮离舰作战。真不亏“斗将”称号!是役中将平安生还,不过其座舰却在要塞爆炸中被摧毁。战后贝达将军出任月神2号总司令官,可惜的是这位不屈的斗士后来于联邦军内斗的格里普斯战争中阵亡。
休伯利安号(Hyperion),第6舰队旗舰,舰名源自土星七号卫星。Hyperion古希腊神话中光之神。太阳,月亮和黎明之父,十二泰坦之一。

顺便再介绍麦哲伦级首舰麦哲伦号的简单情况,麦哲伦号建成时间为UC0070年,建成后配属月神2方面军。0079年9月22日,月神2号受夏亚部队奇袭,时任月神2司令瓦肯上校指挥麦哲伦号率先出击,航行至港口处遭夏亚部队所设机雷破坏,丧失航行能力,阻塞港口,为清理港口,使港内舰艇得以出击,白色基地以主炮将麦哲伦号摧毁。


麦哲伦号


[size=4]一年战争后的麦哲伦级战列舰[/size]
一年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宇宙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自护公国残余势力,较大的有迪拉滋舰队和阿克西斯舰队。因此战胜的联邦军并不是高枕无忧的。UC0081年10月13日,在联邦议会秋季中央全会第二次会议上,所有到会议员一致通过了军方相关人员提出的“联邦军重建计划”的议案。这一计划有两个重要部分,一是“GUNDAM开发计划”,另一项是新型战列舰建造计划。其中新型战列舰建造计划要求建造一种全新的强力战列舰以取代麦哲伦级战列舰,这可以是说大舰巨炮主义者对当时战舰无用论的反击。计划的产物就是强大的战列舰“伯明翰”。“伯明翰”强则强矣,但其造价却为麦哲伦级的15倍,联邦战后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负担大量生产“伯明翰”,因此“伯明翰”级只生产了一艘。“伯明翰”级无法量产,军方推而求其次,实行了麦哲伦级改进计划。战后麦哲伦级改进的大方向也和萨拉米斯级一样,分为MS搭载型和火力强化型。由于这两类型的麦哲伦级都叫麦哲伦改,因此在这里笔者将火力强化型的麦哲伦改称为麦哲伦改1,MS搭载型的麦哲伦改称为麦哲伦改2。这两型麦哲伦都成为了战后联邦舰队的主力,但其命运却各不相同。

被称为大白象的伯明翰号

麦哲伦改1
总的来说麦哲伦改1外形与麦哲伦级相差不大,改进的地方也不多,其外形尺寸与基本型无分别。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增强防空能力、引擎推力、装甲防护以及探测、火控系统在米粒干扰下的作战能力。防空方面防空炮增加到16座,而且改为激光防空炮。推进系统方面换装更大型的热核火箭引擎,并在后部主火箭引擎组处安装了四块散热、稳定用鳍板。吸取了一年战争的教训,麦哲伦改1也在重要部位加强了装甲防护。一年战争中舰炮那令人绝望的命中率使设计人员不得不重新设计火控系统,新的火控系统就是精准武器瞄准系统。“武器瞄准系统,是配合了瞄准系统和火控系统的一种结合系统。依照技术研发部的要求,该系统可以在2秒内预测MS行动轨迹,并在1秒内对火控系统发出指令,然后攻击。所用时间不超过5秒。该系统的基础是装载于舰艇上的微波(激光)频段雷达(扫描器)对舰只周围空域作360度全方位预警扫描,发现敌情后经由舰载的高速计算机对所处敌情进行分析,在计算机算出相应数据并得出敌情的预计位置后,通过舰内的光线数据链(也有采用舰内空间数据链)发送至舰载火控系统,通过中央计算机加载的数据、武器控制系统的计算立即向舰内武器控制系统发出攻击命令,而后开始攻击。”(注:关于精准武器瞄准系统的描述,引自MSL阿卢比昂的文章《地球连邦宇宙军引以为傲的一切》,发表时间2003年05月18日,特此鸣谢。)经过一翻改进麦哲伦改1型的重量增加到 62900吨。
这批改1型的麦哲伦很快就占据了舰队主力的地位,但好景不常,UC0083年贾图对金米岛(原自护军所罗门要塞)观舰式的核攻击使绝大部分的麦哲伦改1型战列舰灰飞烟灭。UC0083年之后联邦经济更加衰败,作为单纯炮舰的麦哲伦改1型耗费巨大却作用有限,因此军方不再生产改1型,而残存的改1型也逐步改造为改2型。

麦哲伦改1

麦哲伦改2
麦哲伦改2是真正具有完整MS运用能力的舰艇。麦哲伦改2型在舰体前半段加插一个MS机库,并拆除了舰首两门主炮,然后在舰体前半段铺上飞行甲板,加装弹射器,升降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麦哲伦改2的机库与飞行甲板改装方式与萨拉米斯MS搭载改型的改装方式很相似。经过改进麦哲伦改2型最多可以搭载12架MS。其他方面的改进与麦哲伦改1型一样:强化防空火力,增强热核火箭推力,重要部位加厚装甲,安装精准武器瞄准系统等。虽然麦哲伦改2型具备了完整的MS运用能力,但毕竟是老式舰艇改进余地有限,而且费用也颇高,因此麦哲伦改2的数量也不多,其主力地位逐渐为廉价的萨拉米斯MS搭载型和阿力山大级重巡、多哥.斯基亚级机动战列舰等新型舰艇取代。麦哲伦改2型最终在UC0090年代初全部退役,完成了麦哲伦级光辉的服役旅程。

麦哲伦改2型战列舰,注意其飞行甲板、机库的布置形式

类似改装方式的萨拉米斯改
据估计,自UC0070年起联邦军总共建造了约250-300艘各型麦哲伦级战列舰,是联邦军建造最多的战列舰。

麦哲伦级战列舰,开创大舰巨炮时代的强力战舰,在其20年(UC0070——UC0090)的服役时间内经历尽腥风血雨,战功卓著,也付出沉重代价。历史将不会忘记这些伟大的战舰与上面那些伟大的人们!
 

本分站页面内容没有书面授权请勿抄袭 非法引用后果自负。
相关图片及设定资料归著作权人日本SUNRISE INC.公司及相关企业所有。文字资料归作者所有。非法引用后果自负
*WWW.CNMSL.NET Copyright 2001.2 to 中国机动战士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