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始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游客  
历史资料
标题 宇宙舰队战斗思路的探讨及其他(包括讨论连接) 文章大小 1M
作者 持镰者 发表日期 2007年12月13日
内容
宇宙舰队战斗思路的探讨及其他(连载完成)

雷比尔将军骄傲自大地选择想一战定胜负,过度倚重自己战术的经验,而轻视了对方MS的作用,仍选择以笨重的舰队去压制灵活的MS,所以才招自惨败的。
其实既然在宇宙中的战斗,原本就是全立体全防卫三维的战术,不可能以用什么“L”型战术,这种二维的列阵。说明作者在这方面对宇宙战争的知识贫乏。相反倒觉得银英里面的三维舰队运动更真实。
假设:雷比尔将军将联邦舰队排成一个纺锥型,正面的受弹面积减少,以最大战速,不计损失地硬往吉翁军的舰队里钻,让对方原本是想御敌在外的MS队伍要匆忙回防,做的效果就是要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让双方的舰队混在一起,造成双方的乱战。当双方舰队缠在一起后,大猩猩必会误认为联邦军是想通过拉近双方舰队0差距的形式,来减少MS的活动空间,使双方的舰队互攻的炮火构筑成一个连MS飞都飞不动的密集火网,造成吉翁最引以为傲的MS无法发挥作用。不得以,大猩猩必然只能把MS都召回,MS也只能站在战舰上好象固定炮位一样加入双方驳火。然后联邦舰队以一定的损失冲过吉翁舰队。而旗舰阿南基号却佯装因为动力机关受损,故意被滞留在吉翁舰队中间。各种好大喜功的吉翁舰队各舰和MS为捕获联邦舰队最高指挥官,必然会发疯一样地围向阿南基号,而忽略了捕捉联盟舰队后部的大好时机(实际上这么庞大的舰队,一起往后扔闪光弹,比太阳的光芒还要亮,恐怕也没谁能短时间内瞄得准他的尾巴)。然后播放预设在阿南基号上的雷比尔将军关于旗舰受创,要求按将军待遇被俘的录音。因为联邦舰队远去,吉翁部分战舰已经聚集在阿南基号附近,而且阿南基号也“声称”投降,所以大猩猩多数会选择在阿南基号旁重整舰队。这时埋伏在战舰残骸中的特工人员开启设置在阿南基号上的遥控炸弹诱爆船上的核动力炉~~那可是比金米岛更大规模的核爆啊。(这就是连环计中计)
核爆成功后,剩下的小部分吉翁残军,恐怕不是受损,就是在核爆面前失去战意。调头的联邦舰队很轻易便能收拾了。这样打下来,联邦军在冲锋的过程和混战中是必然会丢掉一两个舰队,甚至是三个舰队,但是能掩护旗舰,在吉翁军中间放个超级火球,那意义就截然不同了。如果作战成功,这时候雷比尔老头恐怕已经在另一艘战舰上笑得假牙都能掉出来吧。

对于这个战术,有人可能会说,吉翁不是傻的,难道看到联邦舰队冲过来,也不规避,能给联邦军有机会冲到一起,把混战中MS的战力削弱的缺点暴露给联邦军。但是这可以跟大家说,足够的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硕大的战舰在无重状态中,也能飞得快如箭。但是加速太快了想转弯就难了,难不免有几艘会硬生生地和吉翁的战舰磕在一起,就像神风式自杀攻击一样。但是像看前面有帖子提到连环向撞的问题,我想应该不大可能,毕竟宇宙的空域之大是舰体与舰体之间保持不会像开车一样间隔几十米,就算是金米岛那样密集的阅兵式,战舰间的横向距离也在半公里以上。而且战舰的横切面与横切面碰撞,纵切面的纵切面碰撞的几率不只相差几倍以上,而是百倍以上。银英中,小罗20000多的舰队高速以纺锥阵突破联盟舰队,也没见有几艘连环碰撞的,照样是人阻杀人,佛阻杀佛。

以上纯熟YY,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总比雷比尔老头选择摆好阵后,边炮轰,边以蜗牛的速度前进实际。

[ 本帖最后由 寒月 于 2007-10-26 02:30 编辑 ]




看到某人这样说,顿时感到扫盲很重要。于是在数学课上写了这个东西。不成熟的观点,如果有价值的话希望能引起讨论。没有价值的话就作为扫盲吧。


一,运用二维战术进行三维作战

很多人在强调宇宙舰队海战所具备的战术特点应当不同于传统洋面海战,其理由是宇宙环境的特殊性。诚然,宇宙空间是三维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宇宙舰队海战应当摒弃传统洋面海战模式而采取立体空战的模式进行战斗。事实上,对于两支敌对的大型宇宙舰队,空间交战依然呈现出一种所谓的“宏观二维性”。
对于强调三维作战的人来说最能体现其思路的莫过于将舰队分为三个集群,从三个方向上包抄敌军了(图一)。然而如果三个舰群距离相对较近,在雷达引导炮击时动辄上万公里,即使在米粒下也达到数百公里,后期舰艇光学火控设备性能强化后上千公里的交战距离,双方总集群完全可以视为平面交战,与传统洋面海战分三个突击群平面包抄没有任何差异。而如果包抄方三集群间距离较远,比如距离一个射程,如此攻击方将着实难免遭到各个击破。通过检测米粒群浓度中心,激光雷达,EWAC型机或其他长距观测机的运用,在场距离上判断对方意图并非难事。而遭包抄的一方显然不会无所作为。他们只需要将舰队向敌至少两个集团连线的延长方向运动就可以再次将战局引向有利的平面交战并使敌A集群阻挡B集群的射向,而C集群在远端,其射程能够否够及对方尚且难说。在具备早期预警并且双方运动速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这类战术运动不难做到(图二)。当然,对于分兵一方也会有应对的策略,但重组舰队和调整战术毕竟是落在下风了。

而对于似乎是三维作战典型的“顶头对敌”接战方式(图三),从敌“上方”(图四)或“下方”(图五)等方式事实上仍然是平面交战的简单变形。因为如此一来处于火力劣势的一方必然会调整舰首或舰面指向以发扬自身火力抵消对方有利的战术位置带来的优势。认为只要不是从舰面水平面接近的攻击都属于三维攻击的看法事实上同样是受到重力下严格上下观念限制所致。因为在三维空间中,双方进行滚转和其他机动来调整自身作战平面是很平常的事。

当然,两支舰队接战过程中完全处于同一舰面平面(即以舰体横向剖面扩展形成的面,图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接战过程中几乎一定会出现一定层面的顶头对敌或其他态势。但是,毕竟舰队交战的要务之一就是接近对方,也为了发扬最大火力,最终双方的交战平面将会趋同于舰面平面。归根结底来说这是UC时代宇宙炮击用舰艇炮位和推进器布置位置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即如果要持续数出最大火力,必须向敌方运动。这一点在ZEON系舰艇上表现更加明显。通常的观点会认为格瓦金级第二座主炮塔无法向前射击是个重大的设计缺陷,但事实上在实战中只需要稍微垂下舰首就可以向敌军方向发扬全部火力。其舰体下部存在的火力死角也完全可以通过舰体滚转来填补。假设格瓦金正上方和正下方同时出现一艘萨拉米斯,格瓦金只需要向任意一侧滚转90度就可以将两舰同时纳入射击范围。想象一下,这与在传统洋面海战中面对两侧来袭的敌舰,选择AB炮塔向左,XY炮塔向右进行半舷射是一个道理。当然此时格瓦金依然有射击死角存在,但在舰队配合中这个问题完全算不上问题。

一些人认为,宇宙舰队海战的样式类似于二战中轰炸机编队进行对空防卫,特点是“向四面八方开火”。但这是在交战双方机动性和作战方式完全不同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特殊作战样式。如果硬要拿轰炸机箱形编队来说的话,轰炸机群可以看作舰队,战斗机群当然是MS和宇宙战斗机,那么截击机就是高速的突击艇群了。而舰队战斗,则是应该以两个缓慢的轰炸机群空中交战来考虑,自然会形成一种较稳定的交战方式,与海上舰队交战依然具有相同的本质,即使说依然是一种宏观上的二维战斗,只不过标准平面由海面转变为了双方的交战平面而已。当然,以轰炸机群对抗拦截机的思路来考量舰队防空作战,是一种相当合理的类比。

如果还要刻意追求三维作战的立体性,自然有人会说把舰队分为若干集群从各个方向攻击敌军战列从而使对方的机动无效化。如此一来被攻击方当然难以以前面所说面对三线包抄时的方法来化解。但是,只要不是指挥官完全缺乏常识或者相信自己的舰艇比对方的弹药还要多,绝没有人会采用这样的战法。因为如此一来拆分的舰队将完全谈不上舰队运动也完全谈不上发起有力的决定性的攻击,而成为异常残酷而毫无章法的混战。正如把集团军拆分成连级单位扑向凡尔登要塞一般,绝无成功的可能。即使成功,也是一场损失惨重的惨胜。从战争艺术的角度看,这种战法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上面的例子和分析相信已经可以比较清晰的表明宇宙舰队海战战术理论中运用传统海上交战的二维思路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所有歼灭性的,双方主动参与的战斗最终都会趋向于平面交战。只不过此处的“平面”并非海洋一般是一个通用的物理概念,而指的是以交战双方各自舰艇的舰面平面或双方连接的火力平面而言(图七)。在图七种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双方的舰面平面并不重合,但如果以火力平面来看,二维交战的特性依然存在。当然,在大舰队会战中经常会出现对平面作战的情况。我们看图八,A舰队遭到B舰队主力的攻击。B舰队的指挥官派出了分遣舰队C从靠下的位置牵制敌军。A舰队的指挥官在侦知这一状况后下令本队战列下方的舰只反转至舰面向下以发扬火力进行迎击。此时战场时就出现了ab两个交战平面,成为全局上的三维战斗。但切分到实际控制的战术层面,各舰队依然是在进行平面交战的。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可以进入下一个问题了。通俗地说就是——“为什么宇宙舰队海战多少有些无聊?”

二,横队战术的优势与稳定的舰队交战

从我们目前得到的影像和文字资料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宇宙舰队战是以横队展开的。比如在一周战争中EFSF殖民地守备舰队进行的抵抗(PS2游戏《一年战争》开场CG),卢姆会战中的双方(《MS IGLOO》,文字资料),星一号作战期间对所罗门进行佯动的瓦肯舰队(《一年战争全史》),甚至还包括担任太阳系统守备任务的地球轨道舰队(《0083》)。当然最后者作为要地守卫并不典型。此处的横队战术是广义的,包括了舰首对敌,顶头对敌,侧舷对敌等,凡是将舰艇排成绵长得战列线进行运用的战术都称为横队战术。与之相区别的是其他战术,比如球形,方阵,纺锤阵等异形战术。

IGLOO很多地方尽管有点扯,但从其中我们能够窥知EFSF舰队运用上的一些端倪。从ZEON MS对所罗门至SIDE3航线上的EFSF舰队集结点进行的强行侦查中我们可以发现,EFSF舰队在集结中所使用的是立体化的方阵。由20世纪初的经验来看很可能大舰队也会以这样的队形来进行行军。方阵作为预备队形非常合适,通过不同方向分队的前出和牵引可以顺畅的转变为横队的交战队形并应对来自任意方向的威胁。IGLOO并未交待舰队进交战状态前的队形变化,而影像表现的ZEON舰队的转向如果理解为敌前转向显然不可信。这意味着几乎可以肯定双方是进入交战队形后以交战队形接战的。队形在战区外展开完成,然后以舰首对敌的方式将整个横队战列平行的向战区移动或以先导舰牵引队形向敌方侧翼斜向运动。后一种方式更加灵活,更容易夺取有利阵位,应该是较常用的一种。接战后全舰队投入炮击战,接下来要以舰首对敌进行抵近炮击还是以侧舷对敌抢占阵位,就要视战局而定了。

横队战术相对于其他队形具有明显的优势。三维空间中的横队并非洋面上的单列平面。从IGLOO我们可以得知标准的横队是有三至五列舰艇组成的立体战列。这些战线成梯次配置,确保在横队正面具有广泛的射界,是无论哪种对敌方式都能使各舰发扬最大火力。注意,此处所说的横队正面,乃是指横队轴线为轴360度的全部范围,也就是在侧舷对敌整个战列横向滚转时火力平面扫过的范围。由于战列相对较松散,各舰在战列中也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在需要横轴方向转移火力平面时滚转后各舰只需进行微调就能重新找到自己的射击窗口而无需对整个战列做过大的调整。即是说,在较薄和较松散的横队战列中,只要有合理的指挥,各舰通过有序的运动,舰队将不存在任何正面上的火力死角。这无疑极大的提高的横队的适应性。而在其它复杂队形中,比如球形和方形——由于阵型由更多战列构成,在调整射向中越靠近中心的舰艇越容易被友舰遮挡,协调起来也更加困难。更不必说滚转整个战列所要耗费的时间和造成的混乱了。

对于横队战术而言,其最大的隐患显然在侧翼。一旦遭敌抢占平面T字头,横队的火力几乎全部作废。(这里要提一下宇宙战中抢占平面T字头的意义。虽然可以调整各舰间隔来防止友舰遮挡射向,但正如上面所说的,被抢占平面T字头的一方相当于在对敌方向出现了数量极多的“战列”,而此时要调整舰艇位置来发扬火力将等于把整个舰队纵向平铺开来。这显然及其费时和危险。而对于抢占平面T字头的舰队而言却可以完整发扬火力。因此抢占平面T字头比起抢占立体T字头更加有利,因为这种态势下双方的火力落差将达到最大。这同样是舰队战趋于平面化的原因)但在侦查得力双方速度差又很小的情况下,被占据T字头的可能性相当低。相对于其他队形,横队具有更优秀的机动性,因此在横队与其他队形的交战中横队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战术运动并抢占有利阵位。同样,较简单的横队在向其他炮战队形进行转换时也更加方便。相对于其他阵形横队更富于进攻性,因为比于其他阵形显然横队可以发扬更为强大的火力。对于方阵和圆阵,倾向于防御而削减了炮击战力的队形只能如处处设防的吝啬鬼一样最终什么也守不住。但说横队富于进攻性并非意味着其缺乏防御力。事实上在面对MS突击时横队压倒性的炮击战力足以在敌MS接战之前就大幅消减其战力。即使少数MS能够进入战斗,横队依然有能力以分舰队或更小的单位组织起防空队形。另外,横队为舰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正面。这意味着在舰队中对一支横队侧翼进行迂回将无法避免横越对方火力构成的杀戮地带而遭受惨重损失。同时,横队绵延的两翼也会自然的对敌方形成包围的态势,使其置于毁灭性的十字炮火之中。而以战舰缓慢的加速性和巨大的交战距离,要完成一个对横队的中心突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合理的推论是由于上述优势,横队战术最终成为宇宙舰队战的主流战术。下面的讨论,皆以双方运用横队战术为基础。

很多人认为宇宙舰队海战非常无聊,双方总是以一种非常稳定的队形相互开火,而缺乏迂回穿插之类精彩的战术运用。形成这种稳定的交火状态,是因为一些因素的限制造成的。

1,在一场歼灭性的会战中,双方都在努力做两件事情:接近敌人和维持对敌长时间的稳定打击。第一部分中我们说过,这同样是决定舰队战二维性的原因。除非数量具备绝对优势,否则一次迂回行动将无法得到什么能弥补将一部分兵力调离正面战场所带来损失的优势。因为交战双方是装备旋转炮塔,具备强大态势感知能力的战舰,而非“目光短浅”且无法保护自身后方和侧翼的古代密集阵。对于这样的军队,迂回打击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宇宙是如此空旷,没有地形影响,没有地球曲率。现代侦察技术的发展使舰队在米粒下依然有把握战局态势的能力。而假设一次迂回要达到隐蔽的目的而需要迂回部队在地方感知范围半径外绕一个大圈,如此浪费的时间和给正面带来的削弱是否值得,甚至是否会给敌军以各个击破的机会,足以使指挥官犹豫。而如果在危险的暗礁宙域展开舰队战,那只说明一件事:双方的指挥官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3,双方机动力相近且都采用适于运动的横队的情况下,只要指挥官没有判断失误,可以说任何战术运动都难以改变稳定的战局。在一个双向透明的战场上,缓慢运动的战术给自己带来劣势的机会远大于给自己带来优势的机会,而两者又同时小于维持现状的几率。这使在宇宙舰队战中传统意义的制胜“战术”落在了很尴尬的位置上。

4,曾有同仁提出舰队从敌方下部进入,发扬顶头火力打击敌军。但是根据第一部分所分析的宇宙舰队海战特性我们发现,如果以这种方式接战,对攻击方最好的结果依然是传统的侧舷对轰。因为这种运动方式使舰艇火力平面无法与舰面平面重合,即使说无法进行持续的火力输出。随着舰队由敌军下方进入,被攻击方只要随之调整舰面平面,即进行横滚就可以拉回均势进入侧舷平面交战(图九)。而如果攻击方继续前进从下方越过地方战列时会发生更为尴尬的事情。被攻击方可以不受阻碍的继续输出火力,而攻击方由于火炮射界的原因若想继续发扬火力就只能在做一个回旋,或者以被攻击方为轴作圆周运动。但这样的结果还是横队的平面稳定交火,费力的舰队运动并无法带来哪怕一丁点可以转换为胜势的优势。

显而易见,在双方均势且都受到良好指挥的情况下任何传统的战术运动都无法带来切实的优势,而最终还是会回到平面炮战上,甚至贸然的运动还会有给自己带来劣势的危险。这大概便是宇宙舰队海战呈现出单调态势的原因。在这种战斗中,更能影响战斗的是双方的硬件条件和战术素养。认为在舰队战中能随意进行包抄或夹击对方并由此指责别人缺乏对三维作战理解的人,完全忽略了敌方的感知力和运动力,显然是错误的判断。尽管由于三维空间运动的自由性,单舰或小规模的舰艇交战对出现一种缓慢的(这是由姿态控制引擎推动舰体转换方向缓慢造成的),类似战斗机狗斗的态势。但在大规模的舰队战中必须要兼顾舰队整体运动的连贯性及火力发扬,由此使大型舰队战显的多少有些笨拙和机械,这也是控制大舰队无法逾越的问题。不过这并不是说宇宙舰队战只是单纯的互抽耳光而没有战术可言。EFSF在卢姆虽然惨败,但其依然给我们展示了漂亮的战术运用。当然,那是在拥有敌方三倍以上兵力的情况下做到的。

三,关于鲁姆会战的若干引申

很多人似乎都在批评EFSF在投入鲁姆会战时完全没有考虑到MS的威胁而采用了激进的炮击战队形,并认为这是EFSF老朽而顽固不化最终招致惨败的实证。然而通过新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鲁姆会战中——至少是前一阶段——不论是“腐朽“的EFSF还是拥有最新武器MS并应当最了解其威力的ZEON都显然决心将MS排除在舰队战之外,仅执行侦察和警戒的任务。若为这一点寻找证据,多兹鲁将军在面对数量和质量远占优势的EFSF舰队是依然决心进行一场舰队决战是再好不过的佐证了。即使在舰队炮战中ZEON方面已经遭受了难以承受的损失,但其依然没有打算把MS作为制胜的王牌,甚至就位于战线附近,搭载了大量MS的运输舰艇也没有得到MS全军出击支援舰队作战的命令。我们在新的资料中看到,ZEON方面开始出动MS部队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是减轻EFSF包抄的左翼对ZEON舰队主力的压力,使ZEON舰队可以腾出手来全力招架雷比尔本队战列的凶猛炮火。判断的依据是如果ZEON方面决意完全以MS扭转战局,那么舰队将不需要参与下面的作战(MS投入接战后舰队炮击必须完全停止以防误伤)。即是说ZEON应当出动全部MS部队对整个EFSF战列进行攻击并撤出已经半残的舰队。毕竟舰队作为任何一支宇宙军的本钱,尽可能减轻其损失应当是非常重要的。然而ZEON方面只运用部分MS攻击EFSF的一部分战列,并且依然将舰队保留在战场上与EFSF主力对射,充分说明了ZEON并未将MS作为制胜的关键,而只是死马当活马医的绝望之举。MS部队对EFSF主力进行的打击是在EFSF的左勾拳遭MS突击而陷入混乱之后,可以合理的推论,对EFSF本队的MS突击是ZEON方面在看到EFSF左翼战斗的惊人结果之后临时做出的决定。即是说,MS令EFSF全线崩溃是双方都没有想到的一个意外。显然,双方在战前都认定MS集群冲向大舰队乃是自杀的同义词。具体表现在双方身上就是EFSF在拥有一周战争的经验后依然大胆的选择了炮击队形,而ZEON方面则一直在避免MS部队投入战场。如果说一周战争是MS与现代化战舰的首次相遇,那么鲁姆会战便是崭新宇宙战争思路探索的最终形成。经过此战,双方都对新时代的宇宙战场有了深刻而切实的体验。ZEON方面意识到了MS并非只是人型宇宙战斗机那么简单,看到了MS完全可以主宰战场的潜力。而EFSF则通过此战对舰队防空和MS存在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贸然指责EFSF未考虑MS的威胁,或指责ZEON投入MS太晚而造成舰队无谓损失的说法,就好像指责定远设计时未考虑防空一样,是穿越者才会说出的话。鲁姆会战揭开了宇宙战争的新篇章,这样的说法决不为过。

至于EFSF队形的问题,不光是上面我所说的横队之优势影响着EFSF的思路。事实上对于EFSF,阻止其使用密集的队形投入交战的或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核的威胁。ZEON在一周战争中大量投入了热核武器,尽管多为战术级的,但毕竟是开启了二战后实战中运用核武器的先例。谁也无法保证ZEON是否会在某场决定性的交战中投入更大当量的核武器来扭转劣势。宇宙不比地球,在地球上真正确保互相摧毁的是大量运用核武器会导致的气候和环境灾难。而在空旷的宇宙中这些限制条件都不复存在,因此确保互相摧毁的恐怖平衡也遭到严重削弱。核武器在不对民用设施进行打击的情况下变成了一种高威力的常规战术兵器,是战场上决非不可能遇见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EFSF不可能对核的威胁不作考虑。横队队形相对来说是有组织的战术队形中最为松散的一种,即使遭受核打击,绵延上百公里的战线也不至于遭受惨重损失。而密集的方阵或圆阵在遭受核打击时有更多舰艇位于杀伤半径内,遭受的损失大得多。宇宙战争时代核武器运用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舰队战术的发展。横队成为标准队形,核的影响或许起了比我们预想的更为重要的作用。

鲁姆会战并不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纯粹的宇宙舰队战。因为战斗是在SIDE5展开而ZEON舰队有殖民地为盾作掩护。也就是说,这不是一次在空旷宇宙进行的战斗。有了殖民地的掩护,EFSF能采取的战术将更为有限。比如说分割兵力的包抄,ZEON可以运用庞大的殖民地来分隔EFSF集群的火力。而对于还担负着拯救平民任务的EFSF,牵制住ZEON舰队主力是主要目标之一。因此EFSF运用的平面L编队成功缠住ZEON舰队,应该说是在被战局和战略目标缚住手脚的情况下,EFSF所能采取的最有效也最正确的战术。战术不是单纯作为战术而存在的。即使EFSF舰队成为了新时代武器的牺牲品,但这支舰队成功救出了多达2亿平民,阻止了第二次不列颠作战的实施,甚至还打残了半支ZEON主力舰队,应当说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最近看了很多对鲁姆会战中EFSF的批评,在此只希望研究一年战争史的朋友们能给这支哀伤的舰队和其上勇敢的人们一个公正的评价吧。毕竟这些无可指摘的战士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且作了最后的努力。愿在历史洪流的风口浪尖上被命运抛弃的他们,能够在那寂静的宇宙得到安息。

此文,继续作为抛砖引玉。

感谢英语老师,数学老师……所有没发现我不听课写这东西的老师,否则就没这文章了,可能也没我了……:a06:

图是手画加手机拍下来的:a06: 凑合看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讨论连接http://bbs.cnmsl.net/viewthread.php?tid=8025&extra=page%3D2

图1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本网站(AE)由上海市周祖琪律师事务所周祖琪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本页面内容受法律保护没有书面授权请勿抄袭 非法引用后果自负
*WWW.CNMSL.NET Copyright 2001.2 to 中国机动战士联盟*